修改時間:2025-04-23 瀏覽次數:41次
2025年4月18日下午,“"今天大講堂"系列活動于今天律師樓四樓會議室順利舉行。本次大講堂由今天所一級合伙人戚璟律師擔任主講人,圍繞《仲裁新視界:內地律師的香港實訓》展開專題分享。本次講座由今天所涉外(一帶一路)部長劉洋主持。
今天所涉外(一帶一路)部長 劉 洋 講座伊始,戚璟律師以全球化背景為切入點,指出:“涉外仲裁”對許多法律人而言,曾是遙遠而陌生的領域。通過本次香港涉外仲裁培訓,才方知世界之廣闊。”隨著中國企業“走出去”與外資企業“引進來”的浪潮,涉外商事糾紛呈現指數級增長。在此背景下,涉外仲裁作為國際通行的爭議解決機制,正成為法律人必須掌握的“航海技能”。 今天所一級合伙人 戚 璟 講座第一部分:涉外仲裁人才培育的迫切性。戚璟律師剖析了開展涉外仲裁培訓的重要性。她強調國際仲裁已成為解決跨國爭議的常用方式,尤其在商業合同糾紛中被廣泛應用。而我國涉外仲裁人才仍存在整體匱乏、服務供給不足等問題。她援引數據指出,目前國內具備國際仲裁實務經驗的律師較少,難以滿足國際競爭和經貿交往的需求。此次培訓旨在通過系統化的實務培訓,提升我國涉外仲裁人員的專業素養,彌補人才缺口。 講座第二部分:香港仲裁的核心優勢與程序差異。在講座核心環節,戚璟律師結合自身實訓經歷,深入解讀香港仲裁的三大核心優勢:法律制度優勢、仲裁機構與專業人才的優勢以及仲裁程序的優勢。通過對比內地與國際仲裁的差異(包括當事人介入的程度、仲裁程序中涉及的環節不同、事實證人的證詞和出庭作證、“證據開示”的環節),生動闡釋了國際仲裁中事實證人交叉盤問的精細化流程,從而使我們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國際仲裁與內地仲裁的區別。 第三部分:香港律師制度。針對香港獨特的法律職業架構,戚璟律師進行了細致解析。她將香港的事務律師與大律師分別類比為內地的"非訴律師和訴訟律師":事務律師專注于案件準備、證據收集、法律文書起草及客戶溝通,但出庭發言權受到限制;大律師則專注于司法訴訟策略制定與法庭辯論,且在所有法院均享有出庭發言權。兩者相輔相成,共同維護法律的公正與當事人的權益。 第四部分:仲裁員職業發展,戚璟作為多家仲裁機構的仲裁員,她以切身經歷總結出作為仲裁員的四大收獲:第一、能夠提升自身專業能力,因為要公正審理仲裁案件,從而倒逼律師深化法律研究、錘煉盤問技巧;第二,幫助自己更精準的把握案件的審理點,作為仲裁員能夠更好地把握法官或首裁關注的重點,知道他們需要什么,可以把控案件節奏;第三、可以拓展人脈資源,因為仲裁員都是各行業的精英,與他們交流學習,可以拓寬自身的視野。 她特別指出:"仲裁員不僅是裁決者,更是終身學習者。這份職業既能以專業能力服務社會,也為律師突破傳統業務邊界提供了全新可能。"講座尾聲,戚璟律師鼓勵同行積極投身仲裁事業,共同推動中國涉外法律服務的國際化進程。
掃一掃關注公眾號